独立思考思维陷阱-双重标准

Peter 于 2021-01-10 发布

双重标准维基百科上定义是指评论时重视行为人身份胜过证据与道理。无正当理由地针对某一种特定行为,因实施的人不同,而导致评价褒贬不一的现象。例如允许某一群体或个人实施某一种行为,但禁止另外一群体或个人实施相同行为。双标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非常常见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是视而不见。

生活中我们出行经常要开车,作为司机中的一员,我们对很多司机的驾驶行为深恶痛绝。随意变道,急刹,加塞。有时候在一个转弯的路口排队,排了十几分钟,然后就会不断有人进来加塞,每次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在心里暗骂他们没素质。但是轮到自己的时候一看到堵车排起了长龙,自己也经常忍不住想加个塞。这就是双重标准,符合自己利益的时候就可以接受,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就坚决反对。

双重标准在孩子的教育中普遍出现。比如我们不让孩子玩手机,玩游戏,但是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却在旁边手机刷个不停。我们要求孩子周末早睡早起不要睡懒觉,自己却中午还起床。我们要求孩子要做事情要仔细有条理,把书桌整理干净整洁,自己却是粗心大意,办公桌上乱七八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孩子能做到呢,查理芒格也说过”要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尽力让你自己配得上它。”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时,自己要先做到,为孩子树立起榜样,只有以身作则而不是双重标准,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去信服,去改变。

参考:

《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